消化不良是一组慢性或复发性上腹疼痛或不适(上腹饱胀□□□□、早饱□□□、烧灼感□□□□、嗳气□□□、食欲缺乏□□□、恶心□□□□、呕吐等)。根据病因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(FD)。
消化不良很常见,半数以上人群在其生命过程中曾因消化不良而就诊。我国普通人群中有消化不良症状者高达20%~30%, 老年人中最高发。
功能性消化不良 至少6个月持续或间断在上腹部(剑突至脐孔之间) 出现上述症状,经检查可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病变,且排㊣便后不缓解(除肠易激综合征)。FD发病与胃动力紊乱和内脏敏感性增高□□□□、心理□□、环境及社会因素有关,幽门螺杆菌(Hp) 感染可能只是一㊣少部分FD发病的原因,根除Hp不能使多数FD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。FD根据症状分为两种类型:上腹痛综合征,以与进餐相关的上腹疼痛□□□□、烧灼感为主;餐后不适综合㊣征,正常量餐后上腹胀□□、早饱□□、嗳气。FD常可与非糜烂性㊣胃食管反流病□□□、肠易激综合征□□、便秘等功能性胃肠疾病重叠。
大多数成年人做胃镜检查都会有慢性浅表性胃炎,少数为慢性萎缩性胃炎。慢性胃炎与消化不良从不同角度描述了同一组临床表现,二者有重叠。在治疗上主要是短期对症处理。对于萎缩性胃炎,可依据㊣㊣病理改变情况,个体化确定系统复查周期。尚无证据能够逆转中至重度萎缩性胃炎。
继发性消化不良 由消化性溃疡□□、胃癌等胃部病变,肝(肝炎□□、脂肪肝□□□□、肝硬化)□□□、胆囊(慢性胆囊炎)□□□□、胰腺(慢性胰腺炎) 等腹腔器官病变,以及全身性疾病(儿童缺锌□□□□、糖尿病□□、贫血□□□□、甲减□□□、抑郁等) 所致。
偶然□□、短期的消化㊣不良可能与饱餐□□□、油腻食物□□、饮酒□□□□、药物□□□、上感□□、早孕反✅应等有关,可以寻找病因,对症处理□□□□、等待观察。
根据FD分型给药。上腹痛综合征:可用抑酸剂(根据症状出现时间给药,如白天出现症状,在早餐前服药)□□□、抗酸剂( 症状出现前30分钟或餐前1小时服药),胆汁反流者可用铝碳酸镁;对于近期出现✅的上腹痛综合征可考虑根除Hp感染㊣治疗。餐后不适㊣综合征:可用促动力剂□□□□、消化酶□□□、微生态制剂等。
《国家非处方药目录》收载的助消化药的活性成分和制剂有:干酵母(酵母片)儿科用药ppt□□□、乳酶生□□□、胰酶(或多酶片)□□□、胃蛋白酶□□、复合消化酶胶囊□□、龙胆碳酸氢钠□□、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□□□□、复合乳酸菌胶囊□□□□、多潘立酮等。
食欲减退者可服用增加食欲药,如口服维生素B □□□□、维生素B,一次10mg, 一日3次;或口服干酵✅母片,一次0.5g~2g,一日3~4次。
胰腺分泌功能不足或由于胃肠□□□□、肝胆疾病引起的消化酶不足者可选用胰酶片,成人㊣一次0.3g~1g,5岁以上儿童一次0.3g,一日3次,进餐中服用。多酶片每片含淀粉酶0.12g□□□□、胃蛋白酶㊣0.04g□□□□、胰酶0.12g,用于缓㊣解消化不良和增进㊣食欲,口服成人一次2~3片,一日3次,儿童酌减。
偶然性消化不良或进食蛋白㊣质食物过多者可选乳酶生□□、胃蛋白酶合剂。乳酶生一次0.3g~1g,一日3次;胃蛋白酶一次0.2g~0.4g,一日3次,餐前服用。
餐后不适综✅合征✅者可选✅用胃动力药,其增加胃肠平滑肌张力及蠕动,增加胃排㊣空速率。伴有恶心或呕吐者可选用甲氧氯普胺(老年人慎用) 或多潘立酮片,多潘立酮片成人一次10mg,儿童一次0.3mg/kg,一日3次,于餐前0.5h~1h服用。
消除病因是治疗消化不良的前提,然后再进行药物治疗。对由于精神因素所致者应予以解释和安慰,并评估有无心理情感问✅题,做相关治疗。
餐后不适综合征者可选用莫沙必利,其通过兴奋胃肠道胆碱能中间神经元及肌间神经丛的5–HT4受体,促进㊣乙酰胆碱的释放,增强胃肠道运动,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。剂量㊣为一次5mg,一日3次,餐前服用。
因胆汁分泌不足或消化酶缺乏而引起的消化✅不良患者,可服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(每片含阿嗪米特75mg□□□、胰酶100mg□□、纤维素酶10mg□□□、二甲硅油50mg),一次1~2片,一日3次,餐后服用。
上腹痛综合征者可口服抑酸药和㊣胃黏膜保护药,常用抑酸药包括H2受体拮抗剂(H2RA)和质子泵抑制剂(PPI) 两大类。H2RA的常用药物有雷尼替丁(非处方药) 和法莫替丁,一般成人一次1粒,一日2次,于清晨和睡前服用。小剂量PPI能有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,常用PPI制剂有奥美拉唑□□□□、兰索拉唑□□□□、泮托拉唑□□□□、雷贝拉㊣唑和埃索美拉唑等。通常每天一次,每次一片,早餐㊣前服用;对伴有腹部疼痛□□、发热□□□□、尿色深等㊣症状可能意味着患有慢性胆囊炎□□、胃溃✅疡或肝炎,应及时去医院就医。